打破时空属性 数字贸易“链接”全球
■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王丽娟
数字主播开启不间断直播,数字化应用解决方案打造全产业链流量体系,各国电商平台提供支付、物流、金融等服务……尽管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以下简称“数贸会”)已落下帷幕,但展会上的100余项数字贸易领域最前沿的技术产品和服务,展示了全球数字贸易的新动向,也显示着数字贸易的蓬勃发展之势。
作为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导力量,数字技术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打破了传统贸易的时空属性,重塑全球贸易链,推动着世界经济和全球贸易数字化加速转型。
重塑贸易链提升创新能力
数据显示,过去3年,全球跨境数据流动规模增长120.6%,数字服务贸易规模增长36.9%,均高于同期的全球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增速。
不久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发布的《数字贸易发展与合作报告2023》指出,数字贸易是国际贸易创新发展的一次巨大飞跃。作为新贸易形态,以数字技术赋能、以数据流动为关键牵引、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以数字平台为有力支撑,数字贸易展现出较强活力和韧性,正对贸易模式、贸易结构、全球贸易规则和世界贸易格局产生深刻影响。
“数字贸易深刻影响国际分工分配格局,过去30多年来,信息通信技术通过促进数字市场和数字平台发展,降低了贸易成本,极大影响了商品、服务和信息的流通交换。”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院长张晓涛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数字贸易对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数据要素跨境流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不仅改变了传统产业的经济模式,还催生了许多新兴产业,为外贸增长和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高度重视数字贸易对我国经济贸易的推动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体制,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建设贸易强国。
“数字贸易作为新兴的国际经济交往和竞争领域,对于我国产业升级和价值链跃升意义重大。”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石慧敏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数字贸易是我国参与国际贸易,扩大对外开放的新兴领域。相比于传统货物贸易,我国数字贸易发展的潜力有待深入开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刘铁志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数字技术和数字贸易的快速发展是我国新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大机遇,特别是带来了两大红利:一是全球互联带来的贸易红利,拓展了贸易主体的范围,促进了我国贸易规模的快速增长。二是新技术应用带来的创新红利,带动了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等方面的能力提升,孕育出多种新模式新业态,优化了产业结构,提高了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数字化工具和平台降低了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门槛,通过线上平台,企业可以更便捷地与国际消费者沟通、交易和合作。”刘铁志进一步解释,数字技术的应用促进了金融服务、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领域服务贸易的增长,使我国服务贸易成为对外贸易增长的新动力。而且,跨境电商、在线服务、数字内容交易等新型贸易模式不断涌现,推动了贸易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彰显推动数字贸易发展决心
中国近年来在5G、数据中心、云计算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在大数据分析、移动支付体系、物流配送等领域也处在全球前列,这些都为数字贸易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2年,中国全口径数字贸易总额(跨境电商贸易额和数字服务贸易额之和)由3.17万亿元人民币增加至4.68万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13.9%。2023年上半年,中国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贸易额为1.3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3%。
日益向好的经贸领域数字化政策环境也为我国数字贸易发展打好了基础。此次数贸会的举办便是中国大力推动数字贸易发展、打造展示中国数字贸易成果平台的重要举措。
张晓涛表示,在全球数字贸易快速发展、数字贸易“规则赤字”受到各方关切的背景下,举办以数字贸易为主题的博览会,能够在促进我国数字贸易蓬勃发展、进一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推动数字贸易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近年来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盛行,更多的是发生在传统贸易领域。提前介入和深度参与数字贸易,例如举办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等,有利于我国在数字贸易发展的早期阶段掌握主动性,更有利于全球互惠的经贸合作、反对贸易孤立主义和保护主义的潮流。”石慧敏表示。
“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提供了数字贸易时代共抓机遇、共谋合作、共防风险、共享福利的全球公共产品——特别是为世界各国的政府官员、企业家、行业专家和学者提供了一个展示交流合作的平台,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信息分享、技术交流和经验互鉴。”刘铁志表示,数贸会除了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还为探讨数字贸易规则制定提供了平台。通过数字贸易博览会这样的国际活动,有助于各国政策制定者和利益相关方就数字贸易中的最新热点议题和规则制定展开对话和讨论,推动形成更加公平、公正、透明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标准。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热点链接
总 监 制丨王辉 王继承
监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邹 朵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